网络空间治理举措有什么
网络空间治理举措有:
创新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
法律法规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重器。网络空间事关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。网络空间不是“法外之地”,针对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,我国必须创新和完善网络空间治理立法,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法制建设,坚持依法办网、依法用网、依法治网,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水平,实现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。
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立法要做到纵向立法和横向立法紧密结合,构建经纬密集的网络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。一方面,我国最高立法机构要制定综合性或专门性网络空间治理法律,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上位法;另一方面,国务院、国务院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与地方立法机构,要遵照网络空间治理上位法的原则和精神,根据各地、各部门网络空间治理的特点和具体实际,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。这样,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。
构建多元网络空间治理格局
构建多元网络空间治理格局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根本途径。包括:
培育和强化多元网络空间治理主体。根据我国国情,我国网络空间治理主体主要有七大类型:政党(主要是执政党)、立法机构、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、司法机构、社会组织(特别是网络行业组织)、网络企业和网站、公民个人或网民。根据这些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的职能和作用,我国要培育和强化党的领导、政府与职能部门主导、立法机构制法、司法机构司法、社会组织自律、企业网站自管、网民自觉的七位一体的多元网络空间治理主体。
构建分层交叉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。与多元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相对应,我国要构建七个部分组成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。执政党负责制定网络空间治理的决议和政策,引导和规范网络空间治理方向;立法机构负责制定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,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武器;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制定网络空间治理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,依据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,加强对网络空间的监测监管,增强执法力度,依法治网;司法机构依据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,以法律为准绳,处理和惩治网络空间违法违规事件、人员和组织;网络行业组织制定网络行业规则,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监管;网络企业和网站是网络空间治理的直接主体,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,坚持依法办网,守法经营;公民个人或网民要积极参网络空间治理,依法用网,理性表达。通过各类网络空间治理主体参与网络空间治理,构建多层交叉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。
合理界定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的责任。一方面,我国要根据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,明确各类网络空间治理主体的职责,做到既有明确分工,又协调合作,坚持权责一致,使各类治理主体形成一个整体,产生强大的合力;另一方面,当网络空间治理出现问题时,要合理界定和划分相关治理主体的责任。只有在合理划分责任的基础上,才能合理处理和惩治有关责任方,从而真正做到以罚促改,以罚促变,实现网络空间治理的目标。
加强网络空间传播内容建设
加强网络空间传播内容建设,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根本要求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加强网络空间传播内容建设,加强网络文化供给侧改革,为网络空间提供丰富的具有积极进步意义的传播内容,这是从源头净化网络空间的根本要求。
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技术能力
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技术能力是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根本支撑。技术是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。面对日益发展的网络空间技术,网络空间治理也必须创新和利用网络空间技术手段与技术工具,做到以技术应对技术,以技术管理技术,使网络空间治理技术适应网络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;否则,就会出现网络空间技术快速发展在前,而网络空间治理技术滞后的局面。